感统训练是针对感觉统合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,旨在提升个体的学习力、专注力、粗大动作、精细动作、社会交往能力、胆量、自信心、语言能力、平衡能力等。以下是对感统训练的详细解释及需要注意的方面:
一、感统训练的定义
感统,全称是感觉统合能力,是指将自己身体的状态以及外在环境的信息,通过感觉系统(包括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前庭觉和本体觉)传送到大脑进行统合处理,形成知觉,并输出相应的动作与行为,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互动,适应环境。感统训练则是借助专业的感统器材和科学的训练方案,通过游戏化的方式,提供给个体丰富的、多样的、持续的、科学的感觉刺激,以促进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。
二、感统训练需要注意的方面
- 遵循儿童发展规律:
- 感统训练应遵循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,按照计划和项目要求进行合理练习。
- 要参考孩子本身的发育水平、发展形态,循序渐进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。
- 尊重孩子主体地位:
- 孩子是训练的主体,训练者应尊重孩子的差异发展,以孩子的兴趣和可接受性为第一要素。
- 在训练中,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、行为状态,及时调整训练方案。
- 注重训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:
- 感统训练应使用专业的感统器材和科学的训练方案,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
- 同时,训练形式应多样化,富有趣味性,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提高训练效果。
- 坚持训练原则:
- 感统训练需要持之以恒、循序渐进,不能急于求成。
- 训练者应有耐心,陪伴孩子完成整个训练过程,帮助孩子积累成功的经验,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。
- 考虑孩子的情绪状态:
- 进行感统训练时,应考虑孩子的情绪状态,选择孩子心情最好的时候进行训练。
- 避免在孩子情绪不稳定或抵触时进行训练,以免影响训练效果。
- 针对特殊儿童进行个性化训练:
- 对于孤独症等特殊儿童,感统训练应更加注重个性化训练方案的设计。
- 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,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,并在训练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。
综上所述,感统训练是一种科学的、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,旨在提升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。在进行感统训练时,应遵循儿童发展规律、尊重孩子主体地位、注重训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、坚持训练原则、考虑孩子的情绪状态以及针对特殊儿童进行个性化训练。通过这些方面的注意和努力,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感统能力,促进其全面发展。